首页 |  介绍 About us |  新闻 News |  公告 Notice |  合作 Collaboration |  国际生 Study at JSU |  出国境 Going Abroad |  外专 Jobs |  下载 Downloads |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 News>>正文
友情链接
我校外语骨干教师暑假赴英研修圆满归来
我校外语骨干教师暑假赴英研修圆满归来
 更新时间:2019-08-21 10:55:53  点击数:

    本网讯(龚芳)7月14日至8月4日,吉首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选派的6名外语骨干教师赴英国参加外语教学研修班学习日前,该研修团已完成学习,顺利返校

(图为参加研修班学习的我校教师与英方导师合影)

    本次研修是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围绕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要求,实施教师能力提升的具体行动。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的统一协调和组织,龚芳等6名老师成功加入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修。本次海外研修班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培训中心专为全国普通高校外语类骨干教师量身定制,旨在帮助高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拓展国际视野。研修项目收获满满:

1、领略EAP教学核心,建构创新教学理念。

    聚焦EAP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以EAP Context,EAP Practitioner和EAP Student三个互相关联的主题为核心,莱斯特大学教学团队从EAP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行动研究、反思比较、学情分析与期望发展等多个方面着手,带领参研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与评析,共同探讨全球英语教学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理论素养和研究意识,进而切实增强教师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2、兼顾教学科研融合,设计精良课程内容。

    研修班将“全英文浸入式”研修与“跨文化”交际体验相结合,旨在综合培养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研修内容深入浅出,从理论到实践,结合具体教学、研究案例,深入探讨全球英语教学与研究前沿,为外语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实际指导。参研老师们不仅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同时习得了教学与科研的“源头活水”,其贯穿课程始终的启发式教学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多维度的自我更新,进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多重提升。

3、优化丰富学习形式,探索汲取教学灵感

    Input和Output并重的英式课堂,Mixed class,Lecture,Pair discussion,group discussion, seminar, workshop和Observation等多样的研修形式,参研教师与阿塞拜疆、阿曼、哈萨克斯坦和捷克等国家的学员一起,学习聆听教学科研的前言理念与方针策略,交流探讨不同文化的教育模式与实践应用。其中,Mixed class的U型小班全英文授课模式最受参研教师青睐,它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而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研修效果,参研教师们在开拓教学视野与多元文化碰撞中,汲取全新的教学灵感与思路。

4、深度体验英伦文化,捕捉定格异域风光

    研修之余,参研教师们利用周末的闲暇时间,用镜头记录了异域的风土人情,用脚步丈量了英伦的历史文化。伦敦之旅,大家深切领会到了古典优雅英伦之都的文化精髓与魅丽风情;牛津、剑桥一行,大家实地感受了世界一流高等学府的耀眼光芒与精英教育。不可多得的是,21天的研修时光,漫步英格兰中心莱斯特,触及经典传统英伦情,参研教师们着实体验了一场意蕴深厚与色彩斑斓的文化畅游。

    为期三周的英国莱斯特大学EAP研修项目为我校教师与来自国内外的高校英语教师们一起提供了难得得交流学习机会。在系统学习EAP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策略之余,骨干老师们进入莱斯特大学课堂听课、评课,还真切感受到了英国及莱斯特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EAP项目学习有效促进了参训你老师们通过比较、反思与交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为学校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外语人才。

  • 上一篇:我校教师赴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学培训圆满结束
  • 下一篇:英国巴斯斯巴大学钢琴教师Tom Worley 来校讲授钢琴大师课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港澳台办/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Hong Kong, Macao &. Taiwan Affairs of Jishou University
    联系方式/Contact | 版权所有/Copyright Reserved
    COPYRIGHT 2008-2009 DESIGN ENGINE ALLRIGHT RESERVED
    Copyright ©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Hong Kong, Macao &. Taiwan Affairs of Jishou University